來源:時間:2023-04-04 17:45:02作者:
虎符是《三國演義》中的一種道具。
虎賁:即禁軍中的親兵衛隊——虎賁營;
虎威將軍:漢制以大將軍、驃騎將軍為三公之位,故此稱大司馬為大將軍(或太尉),車騎將軍為中軍校尉,衛青等皆封虎豹侯;又因漢武帝時曾設左、右校尉統領京師軍隊以防備匈奴侵擾,因此也稱左右校官曰虎賁。
虎符是一種古代用于調兵的憑證。《周禮·夏宮》:“凡發征討......用 ? 牡相合者以為信驗。”鄭玄注:"言其如兩獸交斗狀也"。戰國楚竹簡有"王令甲士持節而趣利生,毋敢后"(見《睡虎地秦墓竹書》),可見戰國時期已有用虎形銅片作為軍事調動憑證的用法了。1974年湖北云夢縣出土的春秋晚期越國兵器中有一種叫作"句龍文戈"、"勾踐矛",其中就有兩個呈鉤形的金屬物,長4厘米多,寬3厘米左右,上鑄一猛虎圖案和銘文,文字漫滅不可辨,但可看出該戟上有類似虎紋形狀的紋飾。這種帶有老虎花紋的青銅器就是我國最早的虎符實物之一。到了唐代,"牙牌"成為軍中通信聯絡的工具,《資治通鑒.唐紀五十二》: "武德四年八月壬午..命李孝恭率神策六軍及幽州突將高侃共攻劉黑闥于洛口城下...乃遣總管張瑾奉表詣行在所請益師擊賊。詔從其所奏。于是諸道兵馬并受節度,分進合戰。九月戊寅朔旦至河陽,遇敵甚眾,帝自臨陳觀變。乙卯夜半,與敬君弘會飲于玄武門內殿,敕使護視將士入陣,勿得妄動"; 《舊唐書 竇建德傳》(卷七): 武德五年六月庚辰日,秦王世民破之于美良川西原,斬獲萬計;《新五代史 唐莊宗本紀二》(卷九) : 天祐三年四月丙申,天雄節度使郭崇韜敗梁人康懷英等于柏鄉東關之外(《太平廣記》)。以上這些文獻記載都表明當時已經出現使用虎符來指揮軍隊的作法。
據考證,1973年在河南輝縣市發掘出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銅虎噬鹿器蓋,蓋上飾有四條互相纏繞在一起的盤曲的長蛇形象,四足騰空向上,尾端各有一小孔。它是用兩只相對的角插入對方腹部的形式組成的復合動物造型,具有強烈的動感。這應是迄今發現最早的一件帶有人工雕琢痕跡的動物圖形裝飾品。(
佚名2023-08-11
佚名2023-08-11